天讼动态

林中阳——在天讼,我为什么选择环保合规

所属分类:天讼动态发布时间:2022-02-23
图片

前言

2021年10月10日,卢大受邀在嘉兴律协“初心讲堂”为嘉兴律师作《证据科学与刑事合规》主题讲座,受到了在场律师的热烈响应。因个人原因未能前往实属遗憾,庆幸的是会后诸多律师对《环保合规与风控指导手册》产品以及环保合规业务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着实让作为产品负责人的我感到莫大欣喜。

私以为,环保合规业务有着巨大的前景,在不断的实践与更新中,天讼的环保合规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形成对企业家进行个人风险防控、对企业整体运营进行环保合规的创新体系。在讨论业务之前,我首先想谈谈,为什么我会选择研究环保合规并研发相关产品。



一、律师行业的形势:寻求出路

去年这个时候稍早一些,杭州市律师人数正式来到万人大关,律师万人比达到9.65(如今早已破10)。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行业意味着愈加激烈的竞争和进一步缩小的人均市场,大家对于类似的言论或文章已数见不鲜:

     “律师的蓝海已经过去。”

     “律师是内卷最严重的职业之一。”

它们中都夹杂贩卖焦虑的浓烈情绪,平心而论,律师这一行确实需要迎难而上的精神,对于年轻律师来说尤其不友好,部分同行在情绪共鸣后难免处于抉择的边缘,萌生退意。目前在岗的律师没一个是容易的,这话真没说错。

从业数载,我对于行业内部困难已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但业务上的挑战对于律师来说更像是一种不可抗力,尤其是对于刑辩律师来说:

(1)疫情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公检法处于隔离状态,看守所更是绝对严格管控,诸多律所直接面对了几个月的空窗期,律师行业人均青黄不接。而天讼所作为以刑事立命的浙江省第二家刑事专业所,这一影响直接延续至年中,抱着半数业务被腰斩的预想,卢大带领团队努力办好受理的每个案子。所幸,去年还是可以接受的一年,但是惨痛的回忆仍烙印在每个天讼人心中。想必多半同行对此也是感同身受。

(2)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2020年在卢大的带领下,我跟随台州市刑委会走访了几乎浙江省内所有的市律协,在双方刑委会充分交流后,聆听了各刑委会主任及委员们的观点,后续在台州市司法局主办下我们也主持了认罪认罚从宽实务研讨会。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大力推广的当下,刑委会的前辈们对于传统刑事业务均持悲观态度。

因此当迎来2021时我不禁在想,在传统业务如此艰难的当下,能否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业务方向,既能够不受疫情等突发因素的剧烈影响导致业务完全无法展开,又可以做到“及他人所不及”,实现对业内前辈的弯道超车。于是,在办理案件的同时我陷入了沉思。



二、业务方向的选择:艰难摸索

合规如潮水般的概念推广于2019年初见端倪,抱着学习新事物的心态我进行了初步的了解,2020年6月所参与撰写的论文《论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背景下地方性合规规范的构建》也有幸于台州市律师理论实务研讨会中获得二等奖。后续的学习使我发现,合规业务概念的普及似乎正成为一种趋势,在不久的将来合规业务或许会成为律师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初,检察院主导下企业合规揭开面纱,在律师界掀起了一股“合规热”,司法机关对企业也进行了积极倡导。而本应在企业合规业务上大展拳脚的天讼刑事团队却在此时陷入了“冷思考”,因为对于合规有一定了解的我们知道,企业合规对于大部分律师,在当前阶段从业务能力、团队规模等综合因素上来说难以企及,以律师等人员作为第三方监管人的企业合规制度在分析之后,也有着诸多可能存在的问题。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合规所需要搭建的庞大合规体系,也并非适合所有体量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所推广的企业合规系“事中合规”,即企业因自身经营出现犯罪且情节较为轻微的,检察院介入要求企业在第三方监管下进行整改并建立合规机制,验收通过后,可以对企业不起诉或暂缓起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如果能够在企业出现犯罪行为之前进行合规,达到管控风险、预防犯罪的目的,似乎是一种互补选择。

“事前合规”环节的缺失使我开阔了思维,但是对于该业务仍需要进行行业细分,以达完整的可行性。思索再三,“事前合规”实际可行需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合规业务的开展有利于当地营商环境,能够获得政府或行政执法机关的积极协助,以弥补立法缺乏这一短板

2.合规业务应当下沉至某一特定领域,满足工作量减少的同时又可以解决企业的突出合规问题,具备实操性

3.企业对于事前合规应具有一定意愿或产生合作意愿的基础,行政处罚的风险是这一基础产生的土壤

4.律师在合规业务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独特性或不可替代性



三、立足天讼:潜心研究

天讼所在2020年之前只受理刑事案件的委托,而作为刑事团队的一员,在加入天讼后我也只接触刑事案件。天讼的刑事案件在数量上对比其他律所可能并不占优势,但是精细化和专业化是天讼一贯追求的标准,这也让我在此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交叉学科。我是一名律师,但也不仅仅是一名律师,对于案件中所关联的陌生行业,我逐渐地可以快速入门,做到与当事人在专项事务上的沟通几无障碍。而在此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污染环境类案件的敏感度似乎更在其他类型的案件之上,“环保”似乎慢慢成为了我的一个标签。

无论是对于企业合规的冷静思考还是对于互联网法律产品的深刻担忧,卢大的敏锐视角均表现了其对于市场脉动的准确把握。实际上天讼所早在数年前便已提出合规概念,并存在成功案例,这使得我在业务的研究过程不是一人独行,团队的交流与互助使我认识到,事前合规需要解决的不是单一的刑事问题或行政问题,行刑交叉领域才是行业下沉所要选择的正确方向,而环保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对于环境违法的打击日趋严格,但是企业如果自发进行合规审查,形成新机制发挥企业自身的治理职能,这显然是行政执法部门希望看到的;

2.环保问题存在行政处罚与刑事犯罪的交叉点,企业的污染量积少成多、多次受到行政处罚等情况,均有可能导致责任由行政向刑事转化,环保合规对企业存在必要性;

3.对于化工、电镀、机械加工等行业来说,环保或是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部分企业家因环保意识不足受到行政处罚后,对于风险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希望进行合规整改;

4.环保合规根据企业体量的不同,可通过类似体检的方式进行审查形成合规审查报告,直击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风险点,中小微企业也可实施合规,具有较高的实际可操作性。


综上,我选择了环保合规。

选好方向后,潜心钻研,《环保合规与风控指导手册》这一产品的诞生似乎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环保合规业务也逐渐走上正轨。在环保合规这条路上,我会继续前行……